为什么英语单词那么多?

学习英语的人士常常在庞大的单词量面前灰心丧气。这种情绪催生了一个流行的说法,那就是:汉语只用了几千个字就能表达各种各样的含义,而英语却只能不断地造新词,平白无故地增加学习负担。

真的是这样吗?如果英语这门语言如此地不便,那么,为什么很少在英语母语者那里听到类似的抱怨呢?

这个流行的说法中,有一个错误的对应,那就是用汉语中的“字”,对应英语中的“单词”。

汉语虽然只有几千个常用字,但汉语的词汇数量要远远多于字的数量。从词汇量这个角度来看,汉语和英语其实是相当的。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词条数量达到了近40万条,与此相对照,牛津英语词典的词条在60万条左右。

既然汉语同样有那么大的词汇量,我们做为母语者,为什么很少感觉到其中的困难呢?

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,我们也常常会碰到一些没见过的新词,新兴的网络词汇如“不明觉厉”,专业词汇如“脱氧核糖核酸”。即使我们没有提前学习过这些词汇,一旦碰到了,我们也会不觉得太陌生,在合适的上下文中,我们能够一定程度上理解这个词汇大概的含义。有些情况下,我们甚至意识不到碰到了陌生词汇。在有些时候,我们还能够随时自创词汇,而自创的词汇,虽然别人都没听过,但在你说话的当下,却能够很好地传达你所要表达的含义。

对于母语者来说,这种能力可以用下图表示:

在这张图中,我们的真实词汇量并不等于学习过的词汇量,而是超出很多。这种能力,是我们每一个母语者都具备的基本能力,因此,也就没人抱怨汉语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词汇量了。

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,他们同样也不会抱怨英语有那么大的词汇量,道理是一模一样的。

看到这里有人会说,这不就是词根词缀吗?老生常谈了。不过我们今天就是要在这个老生常谈上,谈出点新意。

先来对比一下:

1 很多人虽然背了不少词根词缀,但由于其含义和组合非常多变,有时候并不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。

2 母语者的小孩子也未必专门学习词根词缀,一样能很好地使用这些组合掌握甚至创造新的词汇。

两相比较,结论就是,我们并未培养出像母语那样的词汇扩展能力。

那么该怎么培养呢?

思考一下,我们的母语词汇扩展能力之所以强大,原因在于,对于构成词汇的单元,“字”,来说,即使其含义和组合非常多变,但我们对每个字的理解是母语级别的。在这些字组合为新的词汇时,我们很容易将这些字的含义汇聚组合起来,捕捉到词汇的含义。

从“音”的角度看,“字”是什么?是一个单音节,而词是什么?是不是一个多音节的单词呢?

回归了语音这个视角,我们就能重新理解汉语和英语,做为一门语言,在“音-义对应”也就是语音和意义对应关系上的共同点。

能够开始捕捉到明确意义的语音单元,是音节。在汉语中,是字。而在英语中,是一部分单音节单词,以及单词中的音节。单音节由于数量不多,所承载的意义范围相当广泛,这就是为什么汉语中单音节的字,英语中单音节的单词,以及多音节单词中的音节,含义是如此丰富。多个单音节组合起来,形成多音节词汇。大致来说,音节越多,意义范围会越来越窄,越来越有明确的指向性。

在小孩子学习母语的过程中,并没有文字的帮助,是基于语音的。他们在学习语言时,具有一种对音节的敏感性,并能够从不同词汇的类似音节中得到启发,进行意义的归纳。

比如小孩子去过这样两个场所:

有了这样的认识做为基础,当下面这样的电影海报出来时:

他们一下子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,并不需要事先的学习。事实上,这个单词在不少词典里是查不到的,即使收录了的,也是引自同名漫画。

对于母语者来说,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没见过的陌生词汇,还能够创造词汇,下面我们就来体验一下,如何创造一个新词汇,先看这样一个词,wardrobe

这个词由两个部分构成,它们分别有自己的含义:

接下来有一个转化过程,我们会自然地用读音上的音节来切分这个词汇,一开始是ward-robe,由于连读的关系,我们会感受到这样两个音节:war-drobe

很自然地,我们会自以为是地赋予这两个音节以某种意义,以至于碰到下图这种情况的时候,会按照这个方式造出一个新词。

大家可以去词典上查一下,去搜索引擎上搜索一番。

有了这样的经验,碰到下面这种情况,我们会用什么词来对应呢?这个问题就留给读者了,你们把自己猜想的词填入浏览器搜索框,并搜索相关网页和图像,看看你们的想法是不是对的。

如果你的想法得到了验证,那么恭喜你,你也会像一个英语母语者那样造新词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