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语音到语义-之三(完)

一 一份学习材料

1 where is the monkey?

先看一个简单交流场景,在这个场景中,采用了自问自答的方式,问题只有一个,就是:where is the monkey?而回答则根据场景的不同有所变化。下面就是这段视频:

对where is the monkey这个问题的回答,也是一个句子。在下图表示的场景中,对问题的回答是:The monkey’s on your head.

2 名词的“语音-语义”对应

这个句子包含了好几个单词,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。我们用回答问题的句子(The monkey’s on your head.)来进行分析。

正如上篇所讲的,语音-语义联结,很明显地,有两个名词是比较容易进行对应和联结的,一个monkey,一个head,语义明确。

3 介词的“语音-语义”对应

其他一些词,似乎就不那么好对应了,这些词的含义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,不像名词或动词能够对应到具体的事物或者动作。句子中出现了on,in和over这样的介词,我们也来直观感受一下语音-语义联结。

介词代表空间关系,这种空间关系语义,我们靠上面的几张图来对比,就可以大致明白介词所对应的含义。

从这三种表达中,我们可以提取出一种描述空间关系的表达方式:

这就叫做抽象,抽象的结果是得到了一个模式,这个模式以一个介词开头,后面接一个表示某种物体的名词。大家可以注意到,在抽象之后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语音-语义的对应关系。只不过这里的语音,是一种模式,与之对应的语义,也是一种模式。所谓模式,就是有变量的表达,它是从具体表达方式中进行抽象的结果。

4 句法结构的抽象

接下来就更加抽象了,我们先不要管到底is是什么含义,the是什么含义,where是什么含义,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这一问一答两个句子的模式上,如下图所示。

人类有一个强大的认知能力,当我们接触了相似又有不同的事物时,往往会提取出一种模式。这种能力用在语音上,我们就可以提取出一个语音模式,它并不一定是一段连续语音,而是一个分布在连续语音里的模式。这种能力用在语义上,我们也可以从相似又不同的场景里,分辨出一种模式。

这里的语音模式,就是图上所表达的,这里的语义模式,就是我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所感觉和提取到的。这两个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,一样是语音-语义联结。从学习的路径上看,我们不需要了解这两个句子中所包含的语法知识,比如现在时,疑问句,the的用法,be动词的用法,等等等等。

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以这些语法知识为前提。我们只要能够将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对应起来,就可以知道,当有人这样问你的时候,你应该怎样回答。比如where is the key?

二 语法问题

1 语法规则

在下图里,左边是一颗语法树,代表了用语法规则去解析一个具体句子的结果,看似像数学和逻辑一样精确和完备,实际上这种解析在繁杂的语言现象中碰到的困难,语言学家们也头疼不止。

各种困难先不去管它,我们从学习这个角度看一看这个问题。无数人的失败已经证明,从语法规则出发学习语法是有问题的,问题出在哪里?

想想我们用语法规则造句的过程,在儿童学习母语的时候,也是这样做的吗?他们在学习说话之前,先要学习什么是主语,什么是动词,什么是介词和名词吗?我们想想自己,汉语的语法知道多少?这些汉语的语法知识,你是在学会说话之前学会的,还是在学会说话之后学会的呢?

在上面那个例子中,我们可以从相似的问答形式,学习到一种抽象出来的模式,并且运用这个模式去回答非常多的新问题:where is the key? where is the book?

在这个学习过程中,我们是通过学习语法规则掌握的吗?

2 从具体到抽象

从最具体的,到最抽象的,存在很多中间层次。

最具体的层次,就是在真实场景中使用的句子,用来表达特定的含义。其中有一些句子是相似的,我们能够发现这种语音和语义的相似性,并总结出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的对应,然后运用这样的对应,去创造新的具体表达,这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抽象能力。

而抽象语法规则,是语言学家们进一步抽象的结果,它试图用最简单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计算,这个抽象,需要高度发达的理性能力。

3 语法学习

如果我们从语言学家们总结的抽象语法规则出发,通过对规则的计算来得出正确的句子。这既不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路径,在实际运用中又很少有人能够做到。

抽象是我们的本能,我们能够从语音中提取模式,也能从语义中提取模式,并且将它们对应起来,然后运用这种模式去在新的场景下产生新的句子。

在前面的例子解析中,我们其实已经解决了语法问题,答案也出奇地简单,我们运用自己模式提取能力,观察到真实场景下的对话中,语音模式和语义模式的对应关系,并且能够在将来类似的场景中灵活套用,这是一个小孩子也能做到的事情。

从抽象到具体,还是从具体到抽象

如果语法规则在先进行英语学习,就是从抽象到具体,先学习规则,然后用这些规则组织单词形成句子,这从来就不是自然的语言产生过程。而人是怎么学习语言的呢,首先是从具体到抽象。这些抽象出来的模式,是我们主动从具体材料中提取的,而不可能来源于一个自上而下的定义。

从具体到抽象,但不要过度抽象:

这里说的抽象,也是正好控制在人所能把控的程度,也就是说,抽象程度肯定不像语言学家的语法规则那么高,这带来了一个好处,容易掌握,而且在运用的时候才不容易出错。大家看看图中右边提取出来的模式,也就是句型,它既不是一种语法规则,也不是具体的一个句子,而是体现了在某种情景下,我们应该套用的表达方式,只有采用了这样的方式,我们才不容易说出符合语法但又不知所云的生造句。